深海鱼种类及图片大全

一、鲆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底栖性。

【特征】多数两只眼睛在身体左侧,鳍不具硬棘,背鳍和臀鳍不与尾鳍相连接,肛门在盲侧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20属115种,代表物种有三斑双线鲆、大斑鰜鲆等。

二、合鳃鳗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中层、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鳃孔位在身体下方介于胸鳍之前,少数几种胸鳍退化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9属30种,代表物种有短鳍合鳃鳗、柯氏合鳃鳗等。

三、线鳗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中层、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吻部极端延长,成熟雄鱼下颚较上颚短且无法闭合。眼大体长具胸鳍,背鳍、臀鳍及尾鳍相连在一起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3属9种,代表物种是线鳗。

四、灯笼鱼科

【分布】全世界。

【深度】中层、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脂鳍由一盘状软骨支撑,具眼下骨,头部及身体具有整排或几组的发光器,多数为圆鳞而其中四种为栉鳞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约有30余属230多种,代表物种有芒光灯笼鱼、瓦氏角灯鱼等。

五、鼬鳚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中层、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背鳍比臀鳍长或等长,肛门、臀鳍位于胸鳍末端下方,具鳞,许多种类鳃盖上有棘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47属218种,代表物种鼬鳚、希氏软鼬鳚等。

六、燧鲷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具眶蝶骨,腹部鳞具鳞脊,种间的鳞差异颇大,部分种类具有发光器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8属44种,代表物种有黑首燧鲷、前肛管燧鲷等。

七、新灯笼鱼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体侧扁,上颚骨细长且由三块软骨组合而成,不具眼下骨,臀鳍起点远离背鳍,部分种类具有发光器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3属6种,代表物种有拟灯笼鱼、大鳞新灯笼鱼等。

八、黑头鱼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齿小而鳃耙多且长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17属95种,代表物种有双色黑头鱼、尖吻黑头鱼等。

九、银眼鲷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无侧线,背鳍、臀鳍不具棘,鳍条软,腹部具鳞脊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3属4种,代表物种是银眼鲷。

十、红口仿鲸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头部箱型,皮肤表面光滑,侧线由14~26组垂直的感觉孔组合而成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1属2种,代表物种是红口仿鲸。

十一、稚鳕科

【分布】全世界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背鳍一或二少数为三,臀鳍一或二,下颚须有或无,若具齿齿细微,鳔与耳石相连以收集声音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18属87种,代表物种有红须稚鳕、黑翼须稚鳕等。

十二、背棘鱼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侧线隆起在两侧,鳞小,每列至少50个以上,一些种类腹鳍具有3个似硬棘的鳍条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3属11种,代表物种有长吻背棘鱼、毛背棘鱼等。

十三、海蜥鱼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前上颔骨及颔骨具齿,背鳍在肛门前,凹陷状的侧线延伸整个身体,鳞片较大的侧线孔在身体两侧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3属15种,代表物种有中华海蜥鱼、异鳞海蜥鱼等。

十四、炉眼鱼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眼小或退化成盘状,无幽门垂,具有延长之胸鳍、腹鳍与尾鳍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6属29种,代表物种有炉眼鱼、小眼深海青眼鱼等。

十五、孔头鱼科

【分布】除地中海及北极海域外其他海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背鳍具有1~3个小棘,胸鳍1硬棘,尾鳍前端具3~4棘,具圆鳞,鳞大,易脱落,无侧线或只有1~2个侧线孔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18属87种,代表物种是孔头鱼。

十六、仿鲸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不具鳞,眼小或退化,无发光器,仅在肛门周围、背鳍、臀鳍底部具凹陷的组织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9属20种,代表物种有无耙仿鲸鱼、裂鲸口鱼等。

十七、宽咽鱼科

【分布】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。

【深度】深海底栖。

【特征】鳃孔小,与吻端距离长于与肛门的距离,口非常大,齿小,胸鳍亦不明显。

【物种】全世界共有1属1种,代表物种是宽咽鱼。

阅读剩余
THE END